《特極毛片》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談到2018年中國電影不論是現實主義的、寓言體的、藝術探索型的還是類型化的電影大都加強了思想內涵的深度有意思的是這個深度被觀眾所接受有深度的電影反而取得了較好的票房成績諸如《我不是藥神》超過30億表現北漂青年艱辛奮斗的《后來的我們》超過13億真實呈現生活中階級差異和母性情感世界的《找到你》近3億《一出好戲》通過船難表現人身依附的農耕社會與等價交換的商品社會相互對比獲得票房超過13億《邪不壓正》表現了屋頂上的中國人的獨立精神獲得票房近6億《無名之輩》表達了商品社會中各色人等對尊嚴的追求獲得票房超8億……與此相反粗淺表達簡單欲望的平庸類型片反而被觀眾冷落改編還是不錯的達到了預期原版可能更多的是探討人生的“真假”正劇感十足改編注重手機帶給人的問題偏喜劇風雖然其他熱點的夾雜會讓人覺得有些違和但仍不失為一部佳作ps:其實我一直覺得手機真不是親人朋友疏遠的罪魁禍首只是你們之間本身的“愛”就很薄 何小沁:先請陳總聊一下破圈這兩年您印象當中的一個作品是什么從不同層次觀眾的評價來看賀歲檔普通觀眾和專業觀眾滿意度評價差異相對較大一方面凸顯不同觀眾的審美差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檔期內雖不乏優質影片但缺少穿透不同受眾群體、獲得更廣泛認可的滿意度“頭部”精品...